标签归档:农村丧葬礼仪式15种流程

农村丧葬礼仪式15种流程,80后只懂一半

在农村,地域的不同,农民对丧礼习俗的考究也多有差异,毕竟“五里不同风,十里不同俗”,今天我们就主要说一下在北方地区丧礼的习俗,我们都知道,丧礼是一个人存于世间的最后一个仪式,也是子女们表达孝敬的一种方式,从古人以“孝”治天下,到了如今的农村“孝”依旧是考虑一个人好坏的标准之一!今天我们就讲讲关于农村葬礼的一些仪式。

一般来说,在农村比较常见的是办喜事的比较多,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对喜事上的流程比较熟悉一些,而在白事上有的就不太懂了,其实丧葬仪式也有十几个流程的,在以前农村在办白事时,都是按照这些步骤流程来进行的,不过现在的农村这种习俗已经开始简化了,所以很多80后90后的人对这些不是太懂,懂得也是一知半解,而70后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流程了。

一,倒头纸

倒头纸,在农村,当家里有老人过世了,首先要将他移动到厅堂,并且将脚朝内,头朝外,在床头处放一个“老盆”接着孝子和娘家人前来烧纸!而且必须的是在“老盆里”里烧,这就是农民说的“倒头纸”。

二、入殓

在过去农村,老人去世了都是实施的土葬法,因此在入殓的时候,为了让老人口中有饭,大多数会用一些古币或玉石放在口中。

三,报庙号

在农村,村中老人过世后,忙客是不用请的,听到鞭炮响自然到,如果过世的是女方,要倒头时给“娘家至亲”报信,而孝子会去祖坟那里报信,也就是我们农村所说的“告庙”或“引魂”。

四、报丧

报完庙号以后,家里的后辈要尽快通知亲友,但是这个是有讲究的,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,一般情况下,孝子报信是不能进门的,有人出来迎接的时候必须磕头,如果是女方去世,孝子会先向故人的“娘家”报信,而娘家人也会立即扎好“牌坊”来到吊唁!但是对于一般的亲戚,在第二天孝子会逐一报信。

五、破孝+扯孝帽

在农村所谓的“破孝”也有的称为扯孝帽,意思是说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,后辈们要去外面做一些孝帽和孝服,在我们这里的农村,鞋子也要用白布敷一层,男子多为“羊角帽”,女子多用白方巾裹头。

六、设灵棚

破孝以后,后辈们需要在家门口搭建灵棚,为了方便宾客吊唁,常在厅堂门口设灵棚,或在厅堂内设灵堂祭奠,众孝子分跪于两侧,灵棚正中设案桌,放祭祀用的贡品!我们这里称为“搭灵棚”。

七、请厨

等灵棚搭建好以后,会有很多亲友前来吊销,一般要三天的时间,在发丧的时候,亲戚前来,主家要管一顿饭,这时候要请一位大厨来做饭,以前会有敲鼓吹号的,不过随着农村移风易俗,现在的农村,很少有用鼓乐手的了,但是请厨却依然存在。

八、泼汤

在发丧葬仪式的前一晚上,长子要拿着面汤沿街泼洒,也有的是拿着引魂幡,但是现在很少会拿这个了,这就是农村人说的“泼汤”。

九、破土

在农村,在发丧的这一天清晨,一般都是孝子和忙客一起去选定的坟地,到了坟地以后,由长子先去挖上三楸土,剩下的工作由忙客代劳,称为“破土”。

十,吊孝

也就是丧葬仪式的开始前,亲友会集中送老人最后一程,一般亲近的要行“九头十八揖”,待所有亲朋仪式完成后,仪式正式开始,在我这说是“出丧”。

十一、摔老盆

这个应该都听说过了,在丧葬仪式中,长子拄哀杖,走到十字路口是停下来,然后把烧纸的老盆给摔烂,我们这里说的是把老盆摔得越碎越好,要一次性完成。

十二、路祭

在以前由于农村交通工具不发达,有的坟地离村子较远,在丧葬行进过程中,由于路途远,并且多棺木,因此有至亲在半路会准备一些瓜果或者带些食物,让跟随丧葬队伍简单吃点,一路送至坟地。

十三、下葬

安葬完成后,就代表着仪式基本结束了,如果碰到下雨天,是好的征兆,也就是农村人说的“雨雪临坟出贵人”的意思。

十四、圆坟

在老人下葬后的第三天,后辈孝子们要去坟地圆坟,把坟地填些土,按照农村老人的说法,坟堆越大越好,但是不能占了别家的地方。

十五、烧七

在农村,老人下葬的第七天,子女们要去给老人烧钱,等到这个程序结束了,就代表着已经全部结束了,不过也会按照做“五七”“百日”以及“周年”并且过年不用贴春联,正月初一早上不用出门拜年,等到三年期后,一切如常。

这就是我们这里农村的白事习俗,不知道你们那边是什么样的流程呢?